第384章-水壶-《阴阳剥皮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行至一处岔路口,林工忽然停下了车。

    他抬起手,用粗砺的指尖指向墙壁。

    那是一道新刻出来的符号。

    一个简单的圆圈,内部是三个呈放射状分布的点,像一个极简的太阳图腾,又像某种昆虫的复眼。

    “三天前还没有。”林工的语气平静得像在报告水压读数,“巡查路线上,现在已经有十七处了。”

    沈默点了点头,目光在那符号上停留了三秒,将其结构和刻痕深度完整地映入脑海。

    “有人在试图建立新的符号系统。”

    林工摇了摇头,转回头看着前方深不见底的黑暗。

    “我不懂符号,我只懂管子。”他重新启动电瓶车,声音在隧道里激起轻微的回响,“但我知道,如果哪天这标记出现在主阀门的控制间,我就必须关闸。”

    这是一句承诺,也是一句警告。

    电瓶车抵达目的地,他们开始默默地搬运工具。

    沉默中,林工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副全新的备用手套,递给沈默。

    “冷,戴好。”

    这是他们全程唯一一句关乎彼此的对话。

    沈默接过来,那厚实的帆布触感带着一丝属于人间的暖意。

    他没有说谢谢,只是将手套戴上了。

    当晚,沈默的目标转向了社区服务中心。

    王主任的办公室早已人去楼空,但档案室依然保留着过去的记录。

    他像个幽灵般潜入,目标明确——王主任的近期动向。

    他发现,王主任名下所有的公共账号、社交媒体都已注销,彻底从公众视野中蒸发。

    但在财务档案的一角,他找到了一份基金会的定期捐赠记录。

    从上个月开始,每个月的十五号,都有一笔五千元的匿名汇款,转入“春苗儿童心理援助基金”的账户。

    备注栏里,只有三个字:补课费。

    更关键的发现,来自档案室角落的废纸篓。

    在最底层,沈默找到半张被烧得焦黑的会议纪要草稿。

    火焰燎过的边缘,顽强地留存着一行未被完全吞噬的字迹:“……核心是切断神化路径,绝不能让‘梦见的人’,变成新的专家。”

    沈默用手机拍下这行字,将烧焦的纸片放回原处,未带走分毫。

    他明白了。

    王主任没有逃避,也没有沉沦。

    他以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退出了权力的牌局,却在用自己的方式,笨拙地参与这场漫长的纠偏——以沉默资助那些曾被“深井梦境”的阴影笼罩的家庭,尤其是孩子。

    他比谁都清楚,恐慌过后,最需要“补课”的,是孩子们被污染的心灵。

    三天后,沈默在城南的老图书馆外,再次见到了林工。

    这一次,林工没有在工作,而是作为志愿者,协助管理员整理一批刚刚获捐的旧书。

    沈默装作查找资料的市民,在书架另一侧静静观察。

    林工正费力地搬着一摞厚重的工程图集。

    其中一本《城市地下结构勘探图集(1975-1980)》的书脊开裂,他小心翼翼地想把它合上,一张泛黄的照片却从书页间滑落。

    那是一张施工队的集体合影,几十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男人,意气风发地站在一个巨大的基坑前。

    背景,正是那口日后引发滔天巨浪的废弃深井。
    第(2/3)页